【國威太陽能燈飾 中國制造 揚我國威】
截止到3月23日,新三板共有6家光伏產業相關企業發布了2016年財報。芯能科技營收能力突出,2016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49億元。光伏行業整體受到產能過剩的影響,行業利潤率較低,部分企業對補貼的依賴程度較大。
一、行業概況
光伏,全稱光生伏特效應,指光照時不均勻半導體或半導體與金屬組合的部位間產生電位差的現象。光伏能實現射線能量的直接轉化,通常是太陽能向電能的轉化,即太陽能光伏。它的實現方式主要是通過利用硅等半導體材料所制成的太陽能電板,利用光照產生直流電,這也是大多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光伏技術發電具有很多優勢,包括不需要機械運轉部件;除光照外,不需要任何發電原料,清潔無污染;發電設備選址限制相對較小等。隨著居民用電需求的不斷擴大以及各國政府對節能環保的日益重視,光伏產業未來將會有廣闊的前景。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已有十余年的歷史,光伏裝機量從2005年的5MW發展至2016年的34.54GW。在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比較波折,從產業發展初期的快速增長,到2008年開始的產能過剩和進入低估,以致到2010年出現全行業虧損,再到2013年以來國家新一輪扶持政策的出臺,行業開始回暖。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情況總體向好,根據太陽能光伏網數據,全球光伏市場正在由歐洲、日本等傳統市場向中國、美國、印度等轉移,中國國內光伏需求被持續激活。此外,我國光伏技術正在不斷進步,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2016年單晶硅和多晶硅轉換效率分別達到19.8%-20.8%和18.3%-19.2%,相比2010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
2016-2017年國家繼續保持對光伏產業進行政策扶持的立場,2017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光伏電站4500萬千瓦、光熱發電500萬千瓦。國務院也在多份文件中表示,將推動光伏能源在各領域的應用,重點提及了光伏與農業的結合,并將光伏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項目之一。
然而我國光伏產業整體產能過剩、技術與國外相比存在劣勢、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等問題依然困擾著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近期公布年報新三板光伏企業分析
6家企業中,恒瑞能源、金太陽、復睿電力和芯能科技是主要提供光伏發電站開發和運維的企業,且主要是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電站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用戶側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分布式電站具有規模小、利于分散布局、能夠因地制宜等特點,成為應用場景廣泛的應用發電系統。嘉盛光電主營太陽能電池組,錦浪科技則專注于逆變器相關產品的研發。
各公司最新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6家企業中,芯能科技在盈利表現上遙遙領先,2016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11.5億元和7771.28萬元。該企業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輔導試圖登陸A股市場。錦浪科技、恒瑞能源、嘉盛光電處在第二梯隊,三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均在2億元以上,歸母凈利潤在1500萬元到3000萬元的水平。金太陽和復睿電力的盈利規模最小,兩家企業營業收入分別為4406.21萬元和3148.92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56.9萬元和406.01萬元。
從2014年和2015年的盈利指標數據上看,6家企業除了金太陽2015年較2014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出現了小幅下滑,其他企業在2015年均有明顯的增長,錦浪科技、恒瑞能源、嘉盛光電、復睿電力實現了2014-2016年連續3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增長。
另一方面,不難從相關企業近3年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發現,企業的凈利潤率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許多企業2016年出現了凈利潤高于營業利潤的情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國家正在對光伏產業實施補貼政策,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是0.42元/千瓦時,不同地區及對不同產品的補貼力度各不相同,使得企業實際得到的補貼額度也各不相同。
營業利潤是企業銷售商品所得收入扣除成本后的利潤額,凈利潤是營業利潤扣除各種費用加上營業外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后的利潤額,而政府對企業的補貼則屬于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金太陽和復睿電力的營業利潤為負值,依靠營業外收入將凈利潤拉回到正值。6家企業中,得到補貼額度最大的兩家是金太陽和恒瑞能源,兩家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分別達到了2021.67萬元和1378.83萬元。而芯能科技和錦浪科技兩家營業外收入占凈利潤比重較小,反映出兩家企業對補貼的依賴程度較低,具有較強的自主盈利能力。